2013年10月19日星期六

浪漫時期音樂特色

音樂史上,這個名詞是指約在1790年至1910年之間,繼古典主義之後的音樂形式。浪漫主義始於十八世紀的英國文學,從巴黎與德國開始發展。革命後的巴黎,新的歌劇形式開始流行,這股風潮開始往外擴展;在德國,浪漫主義出現在霍夫曼的小說、韋伯的歌劇和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
浪漫主義帶來更多、更為寬鬆的音樂形式,包括交響詩、各類形式的鋼琴樂作品(例如夜曲等)、藝術歌曲和歌劇等。
在這個時期,受人注目的不只是作曲家,演奏家的地位提昇,鋼琴家如蕭邦、李斯特,小提琴像是帕格尼尼等,在歐洲各地都受到歡迎。
  早期浪漫樂派被視為是中世紀的結束,中期浪漫樂派大約在1890年左右結束,而浪漫樂派最後一個時期約在19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結束。


浪漫樂派時期的音樂特色*
1.標題音樂的確立:所謂「標題音樂」,是指作曲家為了藉由音樂來描寫某一個故事或者是某一種情景的氣氛,於是他就應用描寫式的旋律或節奏,甚至是模仿真實聲音的擬音效果,來具體表示出樂曲內容的音樂。所以標題音樂有標題外,作曲者通常也會附上說明樂曲內容的文字、好讓聆賞者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曲者的創作意圖。
2.交響詩的產生:運用標題音樂的概念所譜作的樂曲,而樂曲的形式是由匈牙利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首創,「交響詩既然是標題音樂的一種,它的目的自然也是在描述事物,它可以陳述一個故事、描繪一個景緻,或者是表達出作曲者對於某件事物的感想。
3.民族主義與音樂的結合:十九世紀中葉以後民族主義興起,歐洲各國的作曲家們紛紛往自己民族的傳統素材中找尋作曲的靈感,所譜寫的音樂因為都其有民族特色,因此便形成了所謂的"國民樂派"。
音樂風格大致如下:
  • 在弦律方面
樂句已非固定的四或八小節模式,而且樂句的長度都有相當大彈性。
  • 在節奏方面
節奏多樣化地複雜了起來。為能製造出高潮迭起的效果,不規則節奏的應用觸目皆是。樂曲的速度並不保持一定。作曲家在新的樂段出現時,可重新標示速度。
  • 在和聲方面
和聲成為音樂呈現最為重要的一部份。大、小調調性的感覺雖然存在,但是因為經常的轉調而被淡化。
  • 在組織方面

雖然曲式仍被採用,但是在浪漫主義思潮的鼓動之下,曲式多已脫離了原有的結構。而也有作曲家開始為作品加註標題。更有不少新的樂曲名稱出現。例如敘事曲、詼諧曲、交響詩、幻想曲、即興曲、藝術歌曲等。「浪漫主義」這個名詞是來自浪漫、想像、幻想。在音樂上,浪漫主義賦予了作曲者絕對的自主權,無論 是形式、技巧、內容都以個人的判斷來取決,於是推動了音樂家對新領域的探索與擴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